“CCF走进高校”活动感言—上海交通大学—谢其哲
上海交通大学—谢其哲(学生)
陈沛先生作为一名真正的IT行业的创业者,今天在我们学校的讲座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我之前在百度之星的决赛中近距离接触过百度的老总李彦宏,也看过李开复(GOOGLE中国的创始者)的自传,自认为对IT行业还是有点了解,但陈先生的演讲让我意识到我关注的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把强者拉到他们旗下为他们卖力,而不是希望有人创业与他们竞争。所以也就根本不会告诉我们真正创业所需要的品质。而陈先生深入浅出的为我们分析了当今IT界的形势以及创业者应该具备的一些品质,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新的思考。
首先当今的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极速发展,残酷竞争的行业,我们正在见证着一个个的变革,已经有太多曾经称霸市场的公司因为不适应变革而被淘汰出局,拿诺基亚来做分析,1996年,诺基亚推出智能手机的概念机。比苹果的iPhone早了10年以上。2007年,诺基亚率先在全球推出行动网路品牌OVI,比苹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早在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甚至是现在当红的3D技术。翻开诺基亚的财报,单去年诺基亚的研发费用,估计就花到58亿欧元,是苹果的4倍以上。诺基亚拥有最庞大的研发资源,但是这几年却没能力将其化为战场上的武器。“他们总说,这市场太小,没人要买,这花太多成本。”“他们杀掉了它!”诺基亚员工感叹。他口中的他们,是诺基亚的管理阶层。直到iPhone推出一年后,诺基亚才推出第一款触控技术的手机。就是因为诺基亚墨守成规,不愿意重构自己的生产链,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才导致诺基亚这个有着146年历史的手机巨人在短短4年之内败给了苹果这个新进军手机行业的公司。
据陈沛先生说,03年的时候百度谷歌这些搜索引擎是不支持实时搜索的,于是中搜凭借能够搜索到5分钟以内发布的东西在各大门户网站替代了百度,但是后来百度也有了这个功能,并且还在不断快速发展,于是后来中搜的地位重新被百度取代。确实,IT行业的一个比较好的idea可能只能火一两年,因为idea实现出来后是很容易模仿的(尤其是在中国,对创新专利没什么保护,还存在着腾讯这种利用自己的庞大用户群体抄袭改进挤压小公司的无良公司),而且还会有不断更好的idea涌现,比如现在正在火的pad过几年是否还会存在,还是会被更好的智能手机替代,这个谁也不知道。所以,为了保持企业的活力,就必须有清晰的大局观,明白市场的走向并不断推出更好更高质量的服务。我们大部分人都用微信,甚至很多人主要用微信联系别人,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微信当年凭借摇一摇火了以后又推出了朋友圈,从基于陌生人交友的软件转型成为一个综合的软件,在费流量而不是人民币的软件中比QQ,人人快,比陌陌全面,才让它一直经久不衰。
另外陈先生谈到作为一个创业者,要不怕失败,他说互联网创业是尝试出来的,不是分析出来的,一次就成功的经历很少,要在接受批评中不断改进自己,有时候执着和固执只有一步之遥。创业者要相信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不管做什么,不做是最大的错误。因为互联网上的创业跟传统行业的创业不同,有时候是否成功不仅仅在于企业自身的idea或者产品的质量如何,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时机和运气,以及发展过于迅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难以从以前的数据估计。比如陈先生说在阿里巴巴之前有个8848,完全是一样的想法,只不过8846出现的太早了,而没有成功。
关于当今IT行业的发展,陈沛先生说开放是时代的最强音,凭借开放成功的案例有苹果的APP STORE,维基百科等等。
而关于搜索以及当今中搜的特点,陈沛先生说中搜旨在把搜索的结果由一行行毫无章法的列出来变为分块的,类似用户定制的结果。确实,用户定制这个想法是应该会在近几年实现的,但是我觉得中搜的结果很多时候只是单纯的把新闻,百科,贴吧,微博的东西集合在一起显示在一个页面里,并没有过多的体现定制,陈沛先生说这是因为中搜各个搜索结果也是开放的,由用户编辑的,当前效果不好是因为中搜还在幼儿期,并没有太多人编辑的结果。同时速度比百度还是差了一点。
我对于搜索了解的不多,但是以前听说过有个搜索的算法是基于向量比较,以估计不同网页跟用户想要的结果的差异程度,而搜索一个词,比如说搜张杰,我可能是指谢娜的老公,也可能是指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长,而这个就可以完全区分出来而不必显示在一条条的结果里,类似的,一个向量“张杰”可以扩展出两条向量谢娜和张杰,上海交通大学和张杰。这种类似的算法应该是有搜索引擎实现过的,只不过如何把后台的东西拿到前台展示,以怎样的形式展示应该是需要研究的。也许做成一个立方体会比较吸引眼球。
感谢陈沛先生的讲座,也希望中搜越来越好。